《燕山大学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树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

   期次:第655期   作者:本报评论员 褚玉晶   查看:54   




  常听人说,“教育是个良心活儿”,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师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。学高为师、德高为范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,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。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,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。因此,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,而是一种精神追求,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,体现着每位教师的人格修养。
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,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,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,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,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,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、以德立学、以德施教。这“四个统一”,是新时代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四个基本要求。教师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,是打造中华民族“梦之队”的筑梦人;只有坚持“四个统一”,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,我们广大教师才能完成塑造灵魂、塑造生命、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。
 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,教书是手段,育人是目的。因此,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,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,而应是一个教育家,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。将教书与育人二者有机地结合统一,并落实到教学活动中,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。陶行知说:“先生不应该专教书,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;学生不应该专读书,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。”对教师而言,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,增强教学技能,凝练育人本领,使教书与育人两方面和谐统一,努力实现教育事业的价值目标。
 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。言传身教、为人师表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必备素质。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,“不教之教”胜于“教”。作为老师,自身需要恪守积极乐观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,并把这种态度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中,传递给自己的学生。正如孔子所说: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,为人师表,率先垂范,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和带动学生。
 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。求学问道是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要求。教师要有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,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,而且要终身不断学习,不断开拓、更新自己的知识。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: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,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,从人民中、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,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。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,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: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。教师求道不应只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,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,应该本着完成小我成就大我的心态,倾力做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。
  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。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了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的方针,以此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。学术自由强调为学者提供追求科学真理的条件保障,以宽松的学术环境来保障追求真理的自由。但任何自由均是有条件的,离开纪律的强制性,自由也就无法实现。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也是如此,二者辩证统一。“无规矩不成方圆”,倡导学术自由,并不代表着可以放任自流。学术自由需要学术规范的约束,学术成就需要学术规范去评定,缺少了学术规范,不仅会造成学术界一片混乱的景象,而且会影响到我国国家的稳定和发展。
 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、人梯、春蚕、铺路石,这些都象征着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。每个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,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,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,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: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。每位教师都要以“四个统一”为鉴,对照自己,鞭策自己,严格要求自己,这样才能无愧于新时代对人民教师的期许,无愧于自己的职业选择。

燕山大学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14268次访问,全刊已有5080406次访问